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加入會員享免運/一件可訂歡迎聊聊/禮贈品少量客製化

【 醃菜 】印花設計 _ 志雄麗珠跨台丸

高中、大學、當兵和出社會,幾乎都在外縣市活動,回家後便會到阿嬤的廚房,阿嬤的廚房有只櫥櫃,站在那只櫥櫃前,腦中開始浮現許多片段,過去在這空間發生的種種事情。
 
阿嬤的櫥櫃有一個獨特的味道、一種特別的情懷,那是股熟悉的印象,肚子痛了、想買糖果、跌倒受傷、肚子餓了,阿嬤總會從櫥櫃裡拿出什麼東西出來,櫥櫃裡的一瓶瓶一罐罐,總有它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。

冰箱內的瓶瓶罐罐

每年到了某個時節,總會出現一箱箱的瓜果或青菜,阿嬤便會開始製作『 醃菜 』,傳統的手工醃製方式,讓醬料與醬菜以最自然的方式發酵, 保留最原始與傳統的獨特風味。
 
甕中的『 醃菜 』時常加入在不同的家常菜餚中,便成了一股記憶中的好口味,相信每個人對於『 家 』都會有各自獨特的味道,一種長大後才能體會到的『 鄉愁的好味道 』。
 

曬瓢瓜

古諺有云 :「 食是福,做是祿 」。

對於設計師來說,『 醃菜 』是一種生活態度與文化的傳承,阿嬤常說:『 天公疼憨人認真做,腳踏實地一步步走 』。醃製的過程繁瑣,一步接著一步做,無法跳著進行,更不能因麻煩而省略了哪個步驟,真真切切的從『 做醃菜 』之中,得到生活與人生的態度。

把曬過的瓢瓜切成條狀

在經濟充裕與物資便利的現代來看,醃菜並不健康,其作法費時,但醃菜背後有種簡樸與踏實的態度,從種植、收成到製作,無不是一步步踏實的汗水。因此,從食材自耕自食便是『 食是福,做是祿 』的生活態度。

【 農曆十二月開始採收刈菜 】

『 醃菜 』的圖像設計概念取自客家俗諺:「人老無落者,瓠仔老好做杓,苦瓜老壞剁剁,菜瓜老好洗鑊」( 鑊:鍋子 )。

早年,生女還是不會做新丁粄。

俗諺道盡了『 新的再生價值 』以及『 物盡其用的惜物之情 』。

 
我們偶爾會因什麼事情而無法面對自己,也許換的角度來思考目前的狀態,放置在什麼地方產生新的方向,從本身所擁有的來解決困境,進而得到不同的價值。
 
既使「老了」、「壞了」、「不中用了」,仍可以『 面對 』這樣的事實,改變『 丟掉 』或『 放棄 』這樣的思考模式,找到能使用的新方式,更在在的說明『 物盡其用的惜物之情 』。
時間有限;能力有及,仍有自己發亮的地方。

醃菜是因早期環境困苦與儲藏習慣而衍伸的飲食文化,醃菜 印花設計許多家常料理也會運用醃菜做提味,而這些家常菜之所以讓人難以忘懷,大概是因為夾雜了記憶中的好味道 ,文化能夠一代傳一代,大概也是因為『 忘不了那個人 』或是 『 忘不了那個滿心的滋味 』吧。

醃菜 印花的基本單位型

 
從上述的設計概念,思考『 醃菜 』印花的設計原型,以『 似人 』、『 似瓠仔 』的形狀做為基本的單位型,由左至右分別是刈菜、瓠仔、菜頭、塊狀破布子、清醬油破布子與瓢瓜,將各種醃菜裝入基本單位型中。

 

一種醃菜能有不同的醃製做法

一種醃菜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

各種醃菜能有相同的家常味道

阿嬤說:醃菜跟做人一樣。
 
天公疼憨人認真做 ,
 
腳踏實地一步步走,
 
樸實無華節儉誠實,
 
飲水思源將心比心,
 
樂觀看待無煩無憂。
 

志雄麗珠跨台丸 我們下次見 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